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管

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

今日是 2019年01月1日 星期一
在线办公系统Office Online
数据库收录及奖项Database & Awards

· 美国化学文摘(CA)收录期刊

· 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收录

· 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

· 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(CAJCED)统计源期刊

· 中国期刊网、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收录

· 万方数据系统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

· 中华预防医学会2017-2018年度期刊质量进步奖

· 中华预防医学会“优秀编辑质量奖”

· 《CAJ-CD规范》优秀期刊

· 首届《CAJ-CD规范》执行优秀奖

当前位置:

培养法与PCR法在流脑密切接触者带菌筛查中的运用

刘昌坤,廖虹瑜,李文博,杨小蓉,汤艳,

目的 探讨细菌培养法与荧光PCR法2种检测方法在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筛查的运用及分析结果差异。方法 收集60例B群流脑病人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样品,分别采用细菌培养法与荧光PCR法2种方法进行带菌检测,比较2种样本检测方法检出的阳性率,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,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~2检验,以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结果 采用细菌培养法检出Nm阳性27例,阳性率为45.00%;荧光PCR法检出Nm阳性32例,阳性率为53.33%;荧光PCR法检出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法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χ~2=42.955,P<0.001)。将荧光PCR法检出的32份阳性样本按照细菌培养法的结果分为2组进行比较,其中ctrA基因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t=3.955,P<0.001),sodC基因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t=-0.228,P=0.821)。结论 荧光PCR法阳性率及敏感性均高于传统细菌培养法,且具有高效快速等优点,在带菌筛查等工作中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方法,但需要与细菌培养方法进行联合筛查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。